从“管中窥豹”到“八面莹澈”——全国产业扶贫成效观察

时间:2024-04-29 07:05:52来源:伫邦快讯网作者:综合

原标题:从“管中窥豹”到“八面莹澈”——全国产业扶贫成效观察

今年7月底,管中窥豹在甘肃省陇南市召开的从到澈全察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来自全国多地的面莹代表交流了产业扶贫经验和做法,系统检视、国产总结了产业扶贫经验。业扶相关信息表明,贫成从过去的效观寻找致富门路,“输血”仅能“管中窥豹”,管中窥豹到如今的从到澈全察产业培育,“造血”打通“八面莹澈”,面莹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产全国产业扶贫正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业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贫成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效观目前,管中窥豹全国90%以上的贫困村都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832个贫困县累计发展合作社68.2万家,直接带动2197.8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从单品类到多色彩

过去,在扶贫工作中虽然有产业扶贫的探索,但受制于种植养殖结构单一、对产业扶贫作用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制约,导致产业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如今,随着对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作用认识日益深化,产业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精准扶贫以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尊重市场规律,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产加销一体,真正发挥了产业助脱贫、促增收的重要作用。

河北省阜平县委书记刘靖介绍,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气候、环境、劳动力等因素,当地开始发展食用菌主导产业。

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阜平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覆盖140个行政村,并栽培香菇、黑木耳7500多万棒,直接带动增收2.5亿元,覆盖群众1.5万户。

“阜平‘老乡菇’产品已进入南方市场,小蘑菇撑起了‘致富伞’。”刘靖说。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产业和新业态也“点亮”了扶贫之路。

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目前,全国8万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达1500万千瓦,每年发电收益约130亿元,收益直接到村。在消费扶贫方面,截至目前,中西部省份扶贫产品共认定76000多个,已销售超过1000亿元。

受益于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产业扶贫也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内循环。在“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甘肃省陇南市,电商扶贫对当地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贡献达840元。

“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甘肃省副省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这其中,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从“要我发展”到共谋发展

产业扶贫,产业是手段,扶贫是目的。

随着对产业在扶贫工作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当地自然禀赋、原有种植养殖等产业基础、群众习惯等为基础建设产业“渔场”、教授“打鱼”技能的产业遍地开花,真正适应了贫困地区实际,生根、发芽并逐步壮大,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这其中,企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等主体的推动和“扶智”,特别是致富带头人这样的“身边人”自身成功的影响力、号召力,有力提高了产业培植的效率。

刺梨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对石漠化治理、山区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明显。贵州省引进广药集团合作开发刺梨产业,不到100天就开发出系列产品,上市3个月销售就冲破1亿元大关。

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李建表示,通过广药集团与贵州刺梨加工企业的持续深化合作,当地已发展重点刺梨加工企业35家。“累计培训刺梨种植农户20.4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万人次。”

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该产业链的利益联结进一步强化。目前,在贵州,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的刺梨基地有91万亩。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当地的县林务公司负责前3年投资占股4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股40%。

前3年,农民每年可从每亩地获得保底分红400元。合作社则负责组织刺梨管护、抚育、鲜果采收,占股20%。从第4年起,所获收益扣除成本后,上述三方按4∶4∶2股比分红。过去3年,水城实施的25.27万亩土地流转分红金,让当地1.1万户精准扶贫户户均增收近4000元。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贫困人口持续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统计数据表明,全国贫困人口中有92%参与了产业扶贫,已脱贫人口中有72%得到了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

从小散弱到枝叶繁

产业兴,收入增,脱贫稳。

以往,因为掌握市场信息的渠道窄、对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低,农民盲从市场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无论是田间丰产还是歉收,或是市价涨跌,农户都容易“受伤”。产业扶贫促使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最佳收益。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前,传统农业小、散、弱使当地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持续增收没有保障。

从2016年开始,当地尝试进行“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的村级组织制度性创新,壮大集体经济,构建扶贫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筑牢产业发展基础,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汉中市副市长、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介绍,2016年,当地依托村党支部成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 “扶贫社”),由村支书担任理事长,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担任监事长(第三方),股东有县扶贫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和全体村民。

扶贫社作为具备市场主体地位的经济体,承接政府的各类惠农项目、资金和龙头企业订单,管理运营集体资产,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增加村集体积累。群众依托扶贫社发展产业获得收益,享受集体分红。

截至2019年底,全县75个村扶贫社已建设产业基地170个、产业生产队146个。从2016年到2019年底,当地村集体积累账面余额由不足1500万元增长到8875万元。

组团发展形成合力不止在留坝,带动有发展意愿的农户稳步增收,在全国已是大势所趋。得益于产业扶贫结下的累累硕果和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贫困户的人均经营性收入,已经由2015年的1339元增长到2019年的1995元,年均增幅达到10.5%,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

刘永富表示,更为关键的是,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改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提升了,农村长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了。(□记者 宋常青 程楠 兰州报道)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