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坚拒加沙难民,一面力保加沙“生命线”,埃及有何苦衷?

时间:2024-05-10 23:59:52来源:伫邦快讯网作者:百科
哈以冲突造成的生命线人道灾难深重,全球都在盼望停火、面坚民面盼望能有更多的拒加加沙人质获救,而能够促成哈以谈判,沙难埃及无疑是力保一个重要的力量。埃及一度是埃及阿拉伯国家的旗手,曾经亲自下场代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开战,有何也曾长久地扮演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苦衷最重要调停人。这一次,生命线它的面坚民面作用几何?还能拿出怎样的筹码,如何在当事方以及各大国际力量中周旋?

Part.

1

11月22日,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为期4天的沙难休战协议,换取哈马斯释放在加沙被劫持的力保50名人质,以及以色列释放150名巴勒斯坦女性及青少年囚犯,埃及并允许更多救援物资进入加沙。有何

临时停火协议于当地时间11月24日7时起生效,哈马斯将于当天释放13名人质。这次能够促成谈判,两个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卡塔尔率先向以色列和美国提议成立小组,但埃及也参与了复杂的谈判安排。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首先,埃及在哈马斯同以色列达成人质交换协议后勤支援的环节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人质交接的地点可能会选择在距拉法口岸最近的地方,即使被以色列发现了,它也不能贸然进行军事打击。因为这个地方是人道主义通道,从拉法口岸进来的大量人道主义物资都要经过这里,另外它也是加沙老百姓避难的一个重要区域。”

促成这次停火协议的消息通道,其中一条是通过开罗。此前,11月9日,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抵达埃及,就10月7日爆发大规模冲突后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战争问题同埃及方面举行会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从哈马斯迫切的利益诉求的排序上看,第一是战争停火,第二才是把以色列监狱中被关押的哈马斯人员的一部分释放回来,同时要通过人质交换,保证哈马斯地道系统的安全。我认为埃及满足了哈马斯这两方面的要求,是促成这次停火协议重要的推动因素。

哈马斯与以色列两方开战以来,埃及处于战争风暴的边缘,备受关注。埃及与加沙有13公里的边境线接壤,它所掌控的拉法口岸,是加沙地带通往外界唯一不经过以色列的陆地通道。冲突爆发后,随着以色利控制的埃雷兹口岸和凯雷姆沙洛姆口岸全部关闭,拉法口岸成为了唯一的“生命线”,所有人员的进出,物资的运送,全部都需要经过拉法。

而自战争伊始,能否保证援助物资运送到位,在拉法口岸留出人道主义走廊,是国际社会一直在呼吁的重要事项。

台湾政经评论员 蔡正元:

“人道主义物资通过埃及的时候,如果有哈马斯人员跟随,以色列要不要派军队?会不会进入西奈半岛?换句话说,埃及在这一场战争里面铁定要自私到底,也拿它没办法,它就是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它只想要办一个和平会议而已,让埃及的民心相对稳定一点就好。”

拉法口岸,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一直处于开开关关的状态,并且关闭的日子多于开放的日子。即使在2014年以色列发动加沙战争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的背景下,拉法口岸也只是有限开放数小时。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殷罡:

“拉法口岸在以色列撤出之后,埃及对它加强了管理,埃及也怕哈马斯通过口岸走私武器,或者与西奈半岛的一些反政府武装勾结,袭击埃及军队警察。所以它在拉法口岸这一线建了隔离墙,甚至往地下钉钢板、钢柱,防止哈马斯挖地道。埃及对拉法口岸煞费苦心,它巴不得没有这个口岸的存在。”

10月7日哈以冲突爆发后,拉法口岸附近也遭遇了多次空袭。这些空袭直接导致了拉法口岸的关闭。随着冲突的加剧,关闭的拉法口岸让各方焦虑不堪。战争前,大约每天有10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可以通过拉法进入加沙地带,而冲突后,成群的车辆被挡在口岸外。大批的战争难民也拥挤在拉法口岸附近,办事大厅人满为患。这里是能逃离战争的唯一希望,焦急、恐惧、以及期望在人群中蔓延。这些人中不少是持有外国护照的双重国籍巴勒斯坦人。加沙和埃及之间,一道铁门,一面是地狱,另一面是逃出生天。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殷罡:

“目前的情况,如果外国人要离开加沙,只能走拉法口岸,从以色列这边走是不可能的。从拉法口岸撤出加沙的人,首先要撤外国人。”

加沙冲突的爆发让埃及如坐针毡,以色列曾计划让数百万巴勒斯坦民众迁往埃及西奈半岛,对此埃及坚决反对。冲突以来,埃及一再表示不希望巴勒斯坦人民流离失所。近期有埃及媒体放出消息称曾参加“赎罪日”战争的埃及第二野战军紧急召回全部休假士兵和军官,并进入全部戒备状态,外界猜测这一命令与新一轮巴以冲突有关。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1987年哈马斯诞生,就开始在加沙地带做群众工作。如果这200万加沙百姓过去埃及,它会很自然地同埃及社会当中的穆兄会组织建立起紧密联系,很快就会做大成势,这会直接对埃及的政治、政权稳定构成威胁,所以这是埃及断然不能接受的红线。”

这种焦灼的情况持续到了10月21日,拉法首开物资运送通道,而直到11月1日,才开放了人员通道,通过审批的外国人可以离开加沙。多国驻埃及的使馆工作人员也蹲守拉法,帮助本国公民尽快撤离加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这次加沙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后,埃及的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向加沙的百姓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同时由于埃及掌控拉法口岸,为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尽了很大的努力,这方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赞扬。但它还是把握住一条红线或者是一个原则:加沙地区的难民不能进入埃及。”

Part.

2

同时加沙的伤员也通过拉法口岸,被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伤重的被送到了300公里外的开罗。埃及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就在拉法边境等候,随时接收。据埃及官员透露,埃及在拉法以西约10公里处的谢赫祖埃德设立了一座占地1300平方米的野战医院。

逃离加沙的英国公民:

“战争期间,我在加沙地带得不到任何治疗,当地情况非常困难。我的体重掉了25公斤,我现在非常需要治疗,越快越好。”

截至21日已经有6000名外国人和236名伤员通过拉法口岸离开加沙,其中至少39%是儿童。尤其在加沙最大医院希法医院被以军攻占后,医院内的早产儿被紧急送往埃及接受治疗。仅21日就有28名早产儿被送往埃及的阿里什接受治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埃及要在巴以冲突上展现出足够的人道主义情怀。加沙地带的婴儿,可以接到埃及救治,甚至加沙地带的一些重伤员,包括临产的孕妇,都可以接收到埃及,将来等加沙和平了可以把他们送回去。所以,埃及一方面,把握了如何占据道义高地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同时又守住了不能让加沙地带的难民大举进入埃及的这条红线。”

埃及国内也在为加沙的遭遇感到揪心。冲突前,加沙每月需要3000包血,如今需求量急剧飙升,在埃及,自发为加沙献血的埃及人也上升了5倍。埃及医生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培训,以便于更好地处理各种状况,包括帮助从加沙逃出的伤员。埃及的一系列人道主义安排收获了多方的赞扬。当地时间11月24日,埃及总统塞西称已经有12000吨,共1300车人道主义物资通过拉法进入加沙。

埃及,曾是综合国力最强的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旗手”。过往多年,埃及曾多次调停巴以冲突,充当了两者之间的说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以往加沙出现冲突的时候,埃及的做法都是等到冲突在一周左右的时候,就会发出停火呼吁。同时与以色列和哈马斯进行接触,而且这些接触都产生了作用。”

在这轮巴以冲突中,埃及也不例外,它在其中斡旋人道主义停火及人质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实际上埃及和哈马斯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埃及第一个目的就是,能够提升埃及在以色列和美国心里的分量,使它们对与埃及的关系更加重视,能达到这个目的也取决于埃及的作用。这个作用现在看来,一是埃及拉法口岸的开通。此外斡旋哈马斯释放人质,是另一个作用。这两方面的作用已经大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甚至其他美国的地区盟友了。”

纵然如此,埃及的影响力显然不如从前,10月21日,埃及召开巴勒斯坦问题峰会,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但因为美国和以色列均没有出席,大会没有形成任何公告文件。这些年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逐渐崛起,超过埃及,在地区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埃及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太好,原因是国家人口增长太快,人口占整个阿拉伯世界的1/3,大量都是穷人,民生问题非常突出,物价也不断地提升。在这个情况下,它最怕的就是像巴以冲突这样的敏感问题,与埃及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产生互动,进而催生国内的不稳定。”

停火期间,埃及的拉法口岸将通行最大规模的援助物资,虽然埃及总统塞西称会继续开放拉法口岸,但具体情况如何还尚未可知。这条“生命线”依然牵动世界的心。

埃及,曾经的中东大哥,左边担忧民生经济,右边怕战争外溢,难民涌入。内忧外困缠身,威信、地位逐步下降,这样的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呢?

Part.

3

近期,埃及再次谴责以色列。埃及政府发言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一些政党并没有如实描述以色列公然的侵犯行为和战争罪行。安理会有责任保护国际合法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埃及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超越自卫权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提出了严厉的谴责。以色列认为以埃关系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它对此是有把握的。”

现在,以色列对埃以关系颇有底气,但在几十年前,这两个国家还水火不容,并经历了多次战争。

台湾政经评论员 蔡正元:

“当时英国从中东撤退的时候,以色列宣布独立建国,埃及马上就攻占了加沙地带,约旦迅速派军队攻占了约旦河西岸。一直到独立战争打完了以后,埃及、约旦输了,所以以色列才占领了加沙地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埃及后来带头发动的几次战争也都惨败,对埃及的政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打击。”

1978年,想摆脱战争包袱的埃及,与希望打破阿拉伯人的战略包围与政治封锁的以色列,在美国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历经4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虽然取得了军事胜利,实际控制面积从2万余平方公里扩大到超过8万平方公里,却并不能保障以色列的国家安全。

时任以色列总统贝京从埃及总统萨达特手中接过和平倡议的橄榄枝。1978年《戴维营和约》和1979年的《埃以和约》使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这一决定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埃及被打上了“叛徒”的标签。同时埃及持续远离苏联乃至完全脱离其势力范围,转为倾向美国的独立外交政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从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正式实现和平以来,作为对埃及为中东和平作出贡献的一种奖励。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几乎每年都给埃及约13.5亿美元的援助,年年都有。”

从那时起,埃及和美国关系十分紧密,在军事方面也合作默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埃及军队、情报部门与美国的联系十分紧密。几十年来,埃及军队中的精英,都是从美国的军校进修或者培养出来的,今天的塞西总统就是一个例子。再加上埃及武装部队当中的高级将领,长期在西方国家接受培训,思维里都是世俗主义的政治和生活方式,而不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治和生活方式。”

Part.

4

虽然被称为“叛徒”,但埃及在中东的地位仍是举足轻重。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多国领导人频频造访埃及,无论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还是哈马斯,都与埃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从历史上,就是埃及扶植起来的。巴解创始人阿拉法特,在埃及军队中服役,在开罗念大学,他和埃及的感情非常深,政治启蒙都归功于埃及。他建立了巴解,埃及是巴解组织最大、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埃及同哈马斯、同杰哈德也渊源深厚,哈马斯和杰哈德都源自埃及穆兄会。美国重视同埃及的关系,以色列也重视同埃及的关系,美国、以色列都支持埃及发挥作用。”

这些关系,让埃及成为适合的调停者,在几方之间游走得游刃有余。

埃及曾与哈马斯有段“蜜月期”,2011年,与哈马斯颇有渊源的穆斯林兄弟会政府选举上台,大大促进了两方的关系。

这段蜜月期只持续到了2013年,这一年的7月初,塞西将军推翻了穆尔西政权。8个月后,埃及开罗紧急事务法院发布判决,临时禁止哈马斯在埃及境内的一切活动,并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埃及军方还封锁了所有向加沙输入商品的走私路线和地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它是一种职业化的国家机构,谁上台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它同哈马斯、杰哈德的联系仍然存在,同以色列的情报交流合作仍然存在。穆兄会政府被推翻了,但这些资源和渠道继续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埃及是最合适、最有资格在历次巴以冲突中发挥斡旋作用的重要的国家角色。”

但埃及对接管加沙毫不感兴趣。11月9日,埃及总统塞西拒绝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的提议,即由开罗在本轮巴以冲突后暂时管理加沙地带安全直至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塞西告诉伯恩斯,埃及不会在打击哈马斯的行动中发挥作用,因为该组织近年来一直保持埃及与加沙地带边界的相对平静。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殷罡:

“让埃及单方面管理战后的加沙,埃及肯定会拒绝,因为历史上有先例,埃及不愿意背这个包袱,它不仅仅现在不愿意背,历史上就不愿意背。加沙人口密度大,地域小,在生活风俗上、历史联系上和埃及相关性不大,埃及管理加沙也很麻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埃及高举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旗帜,回避谴责哈马斯,这同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立场是一致的。阿拉伯国家在这个倾向背后,掩盖的是什么东西呢?是希望这见事情尽快平息,希望阿拉伯国家原有的国家议程和地区议程不被这件事情打乱或中断。”

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强势领导者的形象渐渐褪去,这次哈以冲突以来,是卡塔尔主导了释放囚犯的谈判,而且阿联酋又逐渐替代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主要话事人。埃及的政局挑战、经济窘境都让它在调节巴以矛盾时影响力受限,但它又不能袖手旁观,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反噬国内,引起难民涌入、极端势力回归、民不聊生,影响稳定。

制片人:宋阳

编导:夏莎

编辑:王津捷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