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杂交水稻成就归功于所有“良人”

时间:2024-05-05 17:30:01来源:伫邦快讯网作者:百科

原标题:他把杂交水稻成就归功于所有“良人”

他把杂交水稻成就归功于所有“良人”

( 2021-05-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良人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把杂吃饭问题,也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有巨大贡献。交水但他始终都发自内心地认为,稻成这些成就要算在所有“良人”头上。归功

“杂交水稻要想高产,良人离不开良种、把杂良田、交水良法、稻成良态和良人。归功”袁隆平弟子、良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邓启云满怀深情地回忆,把杂“袁老师明确说过,交水所谓的稻成‘良人’除了科研工作者,更包括负责具体栽培的归功广大农民。”

今年70岁的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横板桥村退休老支书吴伟传是当地公认的种田“老把式”,从2005年起,就成为袁隆平团队在当地试验田的“执行官”,不仅曾全程负责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的具体栽培,也是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1200公斤攻关横板桥村试验点的田间负责人。

“我和袁院士经常通电话,有时候他会指导我,有时候我也会说出我的意见,还经常得到他的肯定。”老吴说,袁隆平只要来横板桥村查看试验田情况,就会特意登门拜访,并且给自己带礼物。

徐春芳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横板桥村这个老牌试验点的项目负责人。他回忆,袁隆平经常告诫中心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到了基层不仅不许对农民指手画脚,还要多虚心请教,听听农民的意见。

长期跟踪采访袁隆平的记者对2011年9月23日记忆犹新。那天,在湖南各界为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功实现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攻关目标而举行的祝捷大会上,当人们宣读着一封封贺信时,主席台上的袁隆平对自己的名字被频频提及有些不快,他手里拿着一支笔,低着头不停写着什么。

“成绩应归于大家,我只是研发团队中的一员。”轮到袁隆平发言时,他终于忍不住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认为杂交水稻是大家干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也必将是这样。不光是杂交水稻领域研发团队,还包括植保、土肥、推广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和基层工作人员、种粮农户以及有关涉农企业。”

当时在现场还有这样一个细节:走下主席台,好不容易从媒体“围堵”中脱身的袁隆平特意转过头叮嘱时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产业处处长彭既明:“农民的奖金发了没有?一定要记住把奖金分一部分给承担试验任务的老乡啊。”得到彭既明的肯定答复后,袁隆平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袁隆平深知,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投身杂交水稻研究,离不开“良人”们。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南红农场工作人员冯克珊的帮助下,在当地一处沼泽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野败”的雄性不育野生稻,由此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

1971年到1972年,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科研人员来到南红农场,袁隆平将“野败”分送给全国18个单位。当时由中国农科院牵头,全国共有19个省份参与进来,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攻关大会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快育成了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其间,江西、福建、新疆、广西都获得了一批成功群体,我国第一批野败型细胞质骨干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宣告育成。这奠定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先世界的基础。

进入21世纪,超级杂交稻攻关、海水稻攻关和第三代杂交水稻攻关,每一次都是全国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试验田协同作战、优中选优,参与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杂交稻从来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最多就算一个带头人。”袁隆平时常说。(本报记者周勉、白田田、袁汝婷、周楠)(周勉 白田田 袁汝婷 周楠)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